娉婷袅袅

我对江澄这个角色的一丢丢看法(下)

加零不加一:

我对江澄这个角色的一丢丢看法(上)




与上篇对称,探讨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江澄对不起魏无羡吗?


 


从上一篇的评论中,我看到很多人在执着江澄带领四大家族围剿乱葬岗的事,因此也想从这里说起。


 


不得不说就算重生之后的魏无羡很豁达,他对于上辈子江澄带人来围剿自己恐怕也不无怨念。我印象最深的是魏无羡看到一群小朋友玩cosplay,听到扮演江澄的小朋友对扮演夷陵老祖的小朋友说,“你怎么死的记得吗?”,顿时他“像是猝不及防地被一根剧毒的小针扎了一下,周身上下,忽然传来一阵轻微刺痛”。可见对于上辈子江澄带人来杀自己,即便是早已体味过生死荣辱的魏无羡也还是不能毫无芥蒂。


 


围剿乱葬岗这件事,从江澄的角度出发,有两个角度也许可以带给我们不一样的看法。一个是宏观的角度,站在上帝视角我们可以看到群体对个人意志的左右,以及宏观进程对个体选择的裹挟。另一个是微观的角度,剖析一个人的内心,我们会发觉一个人所认为的自己的想法与他内心深处真正的想法往往并不一样。


 


先说宏观角度。很多时候一个人所做的决定并不完全取决于他个人,环境因素的影响是很大的。且不说魔道当时那个极端的环境,就算放到现在,商场大促销,折扣低到四五折,一堆人把门店挤得水泄不通在那疯抢,你一看稍微晚点就买不到了,热血上头冲动消费过了几天才后悔的事是不是很正常。在一个有着统一意志的群体中,个人思想是很容易被一种大势所趋的氛围左右的,何况在小说中,当时魏无羡是一口气屠杀了几千人的恶贯满盈之徒,整个修真界的舆论环境必然是连替魏无羡说句好话都要冒着生命危险,这个时候,江澄就连想要置身事外都是不可能的。在一种极致的群情激奋中,不要说你反对大势,就算你只是单纯地没有立刻站队表态都会立刻遭到怀疑和炮轰,江澄作为一个首脑型的人物,是不可能不被这个大势裹挟的。还有一点是,人在经历精神上的重创后,对于环境压迫的抵抗力是会急剧降低的。试想魏无羡在师姐死后,尚且绝望疯狂地用上阴虎符进行杀戮,对于同样遭受了灭顶之灾的江澄,在这个时候要求他有冷静思考的能力并抵御这个大势是不现实的。


 


再说微观角度。有些时候,人是会“自欺”的。往小里说,“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没有追求到一个东西就暗示自己那东西其实也不怎么样,暗示到最后真心这么认为,于是觉得自己根本没损失什么。往大里说,“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人质被劫持得久了之后,觉得歹徒掌握自己全部的生杀大权却留住了自己一条命,开始对歹徒产生感激,就是在一种极端的不安中将恐惧转化为崇拜的一种防御机制。所以当江澄领着人马杀上乱葬岗的时候,也许他真的认为自己确实想要魏无羡偿命,但是这未必是他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在当时那个情境下,江澄刚刚失去了姐姐,情感支柱完全崩塌,假如说师姐死前守护家人是江澄的生活重心,那么随着师姐的死亡这个重心消失了,如果不能为自己找到一个新的重心,那么丧失亲人的极端痛苦就根本无法排解。所以不管江澄内心深处是不是真的愿意看到自己仅存于世的最后一个亲人死亡,他不得不反复确认自己对魏无羡的恨意,不断暗示自己确实希望魏无羡付出代价,这是一种极端情况下的扭曲心理,并不能完全代表江澄真正的意愿。


 


所以江澄真正的意愿是什么呢?我认为江澄固然恨魏无羡,但是他并不真正希望魏无羡灰飞烟灭。假如江澄追求的就是魏无羡的死亡,那么当魏无羡在围剿中粉身碎骨的时候,江澄的心愿就已经达成了,那他为什么在后来的十三年里依旧固执地找寻魏无羡的下落?这种数年时光也磨不灭的意难平,往往不是因为心愿已经达成,而是心愿并未达成。那么江澄自己也不愿承认的心愿是什么?我认为是“魏无羡的扶持”。江澄是一个比较缺乏安全感的人。从小他就活在和魏无羡的比较中,可悲的是还一直比不过,这导致他其实对自己一定程度上缺乏自信,这也是他为什么表现得那么骄傲的原因。一个人越是对自己的某方面感到不自信,就越会在意外界对于那方面的评价,相应的这个人也就显得越锋利。举个例子,假如我是个体型微胖的人,且对自己身上的肥肉比较在意,也许我总是对外宣称自己并不在乎胖瘦,显得非常“傲娇”,但是在听到别人对我的身材评头论足的时候我却会格外生气,这归根结底还是我对自己身材不自信的缘故。江澄就是这样。所以他对魏无羡的能力其实是有一些依赖的,这也是为什么他最后在观音庙控诉魏无羡的时候,最浓墨重彩的一句不是“你害死了我的亲人”,而是“你说好了要一辈子扶持我”。江澄对魏无羡有能力上的依赖,也有情感上的依赖,毕竟魏无羡是他在世的唯一一个亲人,所以他渴望的是魏无羡的衷心与扶持,并不是魏无羡的死亡。


 


江澄并非真心想置魏无羡于死地,他在乱葬岗围剿中的行为,大势裹挟是其一,情绪崩溃是其二,一定程度上的自欺欺人是其三。


 


 


还有一个经常被提到的对比,就是“金光瑶尚且保了薛洋,江澄却不去保魏无羡”。我认为通过和金光瑶对比来得出江澄对不起魏无羡的结论是欠妥的。


 


首先我想讨论一下江澄的能力范围。金光瑶是一个善于玩弄权术的人,使一些不入流的手段留下薛洋的性命对于金光瑶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江澄在阴谋权术方面可谓一窍不通,他不可能像金光瑶一样在暗中动手脚保下魏无羡。同时,金光瑶保薛洋的时候,金家如日中天,金光瑶手中实权在握,薛洋也并没有闹到人人喊打的地步。然而当时的魏无羡几乎属于“人民公敌”,且江澄在整个修真界的范围内并不拥有一呼百应的话语权。以江澄的能力光明正大地保下魏无羡几乎是不可能的。


 


其次在讨论“保不保”的问题的时候,也需要考虑魏无羡的主观意愿。魏无羡是“一人做事一人当”的态度,他不希望自己的所作所为会连累到江家,所以他并不期待江澄为了自己把整个家族推到风口浪尖。所以“不必保我,弃了吧”是魏无羡的真心话,也是他和江澄一致的对家族的责任心。


 


 


就像我在上一篇里表达的,我不觉得魏无羡对不起江澄,同样也不认可江澄对不起魏无羡。他们也许确实伤害过彼此,但这个复杂的恩怨不能用谁对不起谁来总结。


 


 


 


第二个问题:江澄是坏人吗?


 


抨击江澄的时候可能经常提到的是他的“自私”。我赞同江澄并不“大公无私”,但也不认可用“自私”这两个字一标签把这个角色贴死。


 


首先,我认为江澄是“能力范围内的行侠仗义,能力范围外的明哲保身”。“能力范围内的行侠仗义”在王八洞的时候就有体现。作为水性最好的人,他并没有拉着自己人抢先逃命,而是选择了不断带人往返确定所有人都安全无虞。假如江澄是一个极度自私的人,在这种自己的生命都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刻,他又怎么会做出这种不断往返增加自己受伤风险的行为呢?江澄确实不爱冒风险,这从他在大梵山和蓝忘机动手前的计较就能看出,但他也不是时时刻刻只顾着自己,在他的能力范围内,他也并非不会行侠仗义。


 


其次,我想区分两个概念,“只考虑自己”和“只考虑自己人”是不一样的。真正自私的人“只考虑自己”;而江澄在某些时刻其实是“只考虑自己人”。这一定程度上是江澄作为一家之主身上肩负的责任所致。他在做考量时需要顾虑自己的家族,因此他并不是一味地为自己做打算,也并未为了个人的利益弃他人于不顾。因此这不能算是传统意义上的“自私”。




再说说江澄的“迁怒”。迁怒实际上是一个很普遍的情绪,我在之前的评论里举过一个例子,拿来一用。比如我早上赖床起晚了,临出门的时候我妈非要我吃个面包再走,害得我没赶上公交上班迟到被领导一顿臭骂。心情极度恶劣的我第一反应会是什么?是我不该晚上摸鱼导致早上起不来床吗?不,我的第一反应必然是:都怪老妈非要我吃面包,都说了不吃不吃还硬塞给我。这就是迁怒,是每个人基本上都干过的事。只不过,我的苦果只是领导的一顿骂,而江澄的苦果却是一整个家族的死亡。我被领导骂一顿尚且迁怒我妈,江澄全家被灭迁怒一下魏无羡就表示他是一个坏人吗?




而迁怒,本质上是一种逃避和面对真相的无力感。我之所以会去迁怒我妈,是因为我不想面对“是我自己没有好好规范作息”这个根本原因。因为面对这个根本原因意味着自我批判,这是一个普通人会下意识排斥的事情,毕竟没有人喜欢发现自己其实是自作自受。试想连规范作息这种小事我都不愿意立刻面对,何况江澄面对的是导致他家破人亡的惨案。在这种极端的打击下,要求他客观地分析什么是直接原因什么是根本原因是不太可能的。他无力面对这个悲惨的结局,也不敢深思整件事的根本诱因,因此做出了一个普通人都会做的事——迁怒。


 


 


因此,我认可江澄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但他也绝不是一个坏人。


 


 


 


第三个问题:江澄不惨吗?


 


我想说的江澄的惨,倒不是家破人亡,实际上是他的家庭对他的性格和心理状态造成的影响。毕竟家破人亡有很多外因,而江澄内心缺乏安全感,他的尖锐和固执,很大程度是他的家庭与他父母的教育方式导致的。


 


好的家庭教育最起码应该带给孩子安全感。然而在江澄这里,父亲偏爱自己师兄,母亲则时刻把自己和别人做比较,这导致江澄想要获得父母的认可就必须时刻想着超越魏无羡,这并不是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这是江澄不安感的来源。而正是由于内心的不安,使得江澄在为人处世上表现得分外尖锐,容易得罪人。


 


另外,好的家庭教育应该要激发一个孩子的潜能,这需要家庭提供给孩子自由伸展的空间,这样他才能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并加以发挥。而江澄是一个被摁在跑道上的小孩,他时刻在关注前面的魏无羡跑到了哪里,根本没有机会发现头顶的蓝天。可以说,江澄的成长,其实被这种时刻与魏无羡做比较的心态限制,导致他看待武力和家族地位的时候趋于偏执。


 


江澄受虞紫鸢影响很大,而虞紫鸢带给江澄的视野只局限在云梦一家。从小到大耳提面命的是“你是未来的家主”,时刻强调的是“魏无羡应该是你的仆人”,这种心胸和视野是比较狭窄的。这导致了江澄后来即便成为了家主,他对于时事的考量范畴也只局限在自己家,而不拥有衡量天下大势的能力。这其实是非常遗憾的。作为一个领导者,假如不能看见更大的因果,必然会被朝夕的成败乱了方寸。


 


江澄后来很多的放不下,看不破,追本溯源,是他的家庭和父母的教育的失败,这是我认为江澄最惨的地方——因为本来他可能可以更好。


 


 


 


 


江澄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角色,因此围绕它的讨论也非常多。我的上一篇分析没有要抹黑江澄的意思,同样的,这一篇也没有要洗白江澄的意思。我之所以喜欢江澄这个角色,就是因为它不是非黑即白的扁平角色,而是有成长有变化的立体人物。写了这么多,只是希望这个角色的复杂性不要被“怼”与“不怼”的二元对立给消解了。


 


最后,祝江澄和我自己生日快乐。



评论

热度(239)